温州理工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开展劳动实践课程 助力学生专业能力与劳动精神双提升

作者:陈海挺 来源:【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 添加时间:2025-11-04 浏览:

2025年11月2日,温州理工学院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系组织2024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全体学生,前往中国(温州)数安港与温州理工学院数据要素现代产业学院,开展《劳动实践》课程的专业实践活动。此次劳动实践课程由大数据系主任陈海挺、副主任项明荣及教师代表林炳辰等老师带队指导,是学院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项明荣老师布置劳动实践任务与分工


参与《劳动实践》的24级大数据专业学生


本次劳动实践内容丰富、贴近专业实际。学生们分组协作,参与了数据要素现代产业学院机房计算机教学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会议厅与办公室的布置整理,以及对各场地与设备的清洁维护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运用了课堂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在真实场景中体验了从设备部署到环境整理的全流程劳动,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在组装机房电脑等设备


同学们在布置办公室、研讨室、机房等场地并打扫卫生


参与此次实践的学生王同学分享了他的感受:“过去我们主要在课堂上学理论、敲代码,这次亲手为未来的实验室和办公室组装设备,感觉非常不同。当我们看到通过集体劳动,一个整洁、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从无到有地呈现出来时,那种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是难以言喻的。这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劳动不仅是技能的锻炼,更是责任心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这番话语道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生动反映了劳动实践带来的独特价值。

此次实践活动是《劳动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的具体落地。该课程作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课外教育项目,系统融入专业培养体系。课程强调“劳动+专业”融合模式,通过校外实践基地、产业学院、社区服务等多种平台,推动学生从课堂走向现场,从理论走向实践。

据课程实施方案,劳动实践不仅注重“做”,更强调“思”与“创”。学生在完成体力劳动的同时,也需结合专业背景进行反思与总结,撰写实践报告,参与成果展示与多元评价。课程通过过程性评价、成果评价、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劳动态度、团队协作与专业应用能力。


陈海挺老师作劳动实践总结


陈海挺老师指出学院始终秉持“以劳育人、以创促学”的教育理念,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数字人才的重要一环。未来,学院将继续拓展与高科技企业、政府部门及社区的多维合作,建设一批跨学科、高融合的劳动实践与创新基地,推动“劳动教育—专业学习—产业实践”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既有扎实技术功底,又具备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新时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接班人。

此次劳动实践课程的顺利实施,不仅展现了学院在育人模式上的持续探索,也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具有推广价值的“温理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