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数信学子电商创佳绩,三人年营业额达百万

作者:方星源 来源: 添加时间:2017-12-12 浏览:

随着“双十二”购物狂欢节的来临,许多大学生又开启了买买买的“剁手”模式,然而在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却有这么一群人,她们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他们备下了价值二十万的货物,参与到此次“双十二”的大战中。

营销方式的艺术,创造不一样的微商

包秋雪是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商专业大四学生,2015年她用自己暑假兼职赚来的2500元作为启动资金正式加入“三草两木”做护肤品代购,成为微商大军中一员,而如今每月都有近7万的营业额。
“刚开始做代购时,家庭经济条件并不乐观,甚至学费加生活费也是父母能力之外的事,而在大二学业较为繁重的时期,兼职也不是一个好选择,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微商,就抱着为家人分担经济压力的想法去试试,后来在老师帮助下逐渐做大,也有了自己的仓库。”在被问起创业原因时,包同学如是说。

在创业初期,从学加人方法到实践,再到学着去发朋友圈,经营人脉,包同学经常会因为微商这个身份的原因,被很多人无缘由的拉黑或删除,甚至被很多好朋友都会屏蔽,再加上进出货出现的种种问题常常令她十分头疼,也时刻考验着她的心里承受能力。而随着客户开始对她朋友圈里泛滥的营销广告感到无法容忍,包同学也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改变常规的营销方式,“销售产品的前提是先销售自己。”所以既然做了微商,朋友圈就不能随意发,要刷出“灵魂”和个人魅力来,要学会与人互动和聊天。此后,包同学所展现的独特销售方式,使她的微商创业迎来了春天。

从电商到微商,跨越的不仅是营销方式

在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像包秋雪这样的同学不止一个。14级电商一班的谢松青从大一开始接触电商,先后做过球鞋、韩妆、美妆、护肤的代理,如今在做“护肤品牌及脱毛棒的销售。从大三开始,她的月销售额稳定在两万至三万之间。无独有偶,14级电商二班的张银芳同学借助家中资源做起了烤箱的销售,如今月销售数量达到200件。而与包同学不同的是,她们原来都有自己的淘宝店,是从原本的电商过渡到了微商。
      “微商做的是自媒体经济,能省去中小卖家平台流量的推广费,是中小卖家的新机遇,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商业形态,便于商家贴近消费者,十分适合学生群体。”谢松青学姐在谈起转换原因时如是说。在另一方面,由于拥有多年平台电商的经验和家中卖烤箱的背景,张银芳同学发现工厂对货品生产过程的把控能力很强 ,于是她得出一个结论,做微商要学会“线上做势,线下做实”,线上作势的意思是要找的微信这样的渠道做前端的管理、营销和传播,而线下做实就是要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在进货及出货,资金流动这方面一定要有精准的把握。这几天,两人几乎也是连轴转,又是做促销,又是清点仓库,为备战“双十二”,囤积了近十万元的货物,等待着”双十二”这个全民狂欢的时刻。
         这三位创业者经历都十分相似,在她们身上都带着学生创业者的独特青涩感,但她们都能感受到信息大时代带来的变化并随之为自己的创业做出调整,并取得了年营业额破百万的好成绩,这与瓯江学院对学生创业的敏感触角与培养方向分不开。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宝珍表示:从2015年开始,为响应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双创”改革号召,我院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接地气,现温州经济的创就业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创业环境,包括提供1元/平方米租金的众创空间,配备创业指导老师等措施。截止2017年11月已成功孵化出上百个项目,实现千人的创就业。


包秋雪整理货物

谢松青整理货物

张银芳品牌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