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睿琪杯”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圆满落幕。面对全省高校的编程精英,温州理工学院学子沉着应战,奋勇拼搏,最终斩获本科组铜牌,充分展现了扎实的编程功底和卓越的团队协作能力。
以赛促学,厚积薄发
本次竞赛,我院共派出5支队伍参赛,由廖雪峰老师带队。经过5小时的激烈角逐,由张恒、盛浚哲、卢震宇组成的“他们做的都不队”凭借出色的发挥,以解出四题的优异成绩荣获本科组铜牌。此外,两支队伍各解出三题,虽与奖项擦肩而过,但展现了温理工学子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另两支队伍也顺利完成两题,彰显了扎实的编程基础。
三级体系赋能,阶梯培养育才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领导统筹-导师引领-资源保障”三级备赛体系的有力支撑。本次参赛的五支队伍依托学院第四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奖选手资源库,通过优中选优的跨年级组队机制选拔组建。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参赛队员便在算法精讲、实战模拟、解题研讨等系统性训练中积极备赛。廖雪峰老师领衔的指导团队创新采用“阶梯式成长档案”,针对每支队伍的技术短板定制专项提升方案,并通过校赛练兵、算法学习、讨论交流等多元化形式,全面提升队员的算法应用能力、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水平。这优异的成绩,凝聚着指导教师的智慧结晶与参赛学子的辛勤汗水,充分彰显了温理工“以赛育人”培养模式的显著成效。
国际标准竞技,产学研深度融合
ACM(国际计算机学会)作为全球计算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其发起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构建了计算机教育领域的顶级赛事标准。该赛事采用“3人团队、5小时限时、全英文命题”的经典赛制,要求选手运用C/C++、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破解13道涵盖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的高难度试题,形成“语言工具-算法思维-工程实践”的多维度能力评价体系。竞赛独创的“解题数优先,罚时决胜”排名机制极具特色:每道正确解题的累计用时需叠加错误提交产生的20分钟/次罚时,这种“精准度与效率双重考核”的机制完美模拟了IT行业真实开发场景。
本届“睿琪杯”严格遵循ICPC竞赛规范,通过“本专科同台、实时榜单、独立评奖”的竞技模式,构建起多维联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汇聚全省各层次高校的精英队伍,形成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的竞技生态。竞赛旨在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赛事,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全省高校在计算机教学、科研与应用方面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丰富校园的学术文化氛围。
以赛育人,再创辉煌
此次竞赛不仅为学院赢得了荣誉,更充分彰显了“以赛育人”培养模式的显著成效。未来,数智学院将继续深化“赛教融合”理念,以学科竞赛为重要抓手,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英雄榜
张恒、盛浚哲、卢震宇三位同学和指导老师合影
参赛的5支队伍与指导老师的合影